不动声色的成语故事


不动声色

拼音bù dòng shēng sè

基本解释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出处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暂未找到成语不动声色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动声色)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拉帮结伙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看着同学三三两两地闲聊天,拉帮结伙地搞活动,就好像一支行进中的浩荡队伍单把我抛撇在外头。”
地地道道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9章:“这是地地道道的高增福——不声不响,心里打着主意。”
流离琐尾 《诗经 邶风 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老实巴交 徐光耀《平原烈火》:“一个一个心慈面善,全是老实巴交的。”
穷年累世 《荀子 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如履薄冰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翻箱倒柜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翻箱倒笼,满屋寻一个遍,那有些影儿。”
见多识广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男女授受不亲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劳民伤财 《元史 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