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舌燥的成语故事


口干舌燥

拼音kǒu gān shé zào

基本解释非常干渴。多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出处三国 魏 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暂未找到成语口干舌燥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口干舌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大公无私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灯蛾扑火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没颠没倒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你两个都不为年纪老,怎么的便这般没颠没倒,对官司不分个真假,辨个清浊。”
石枯松老 金·丘处机《水龙吟·道运》词:“海移山变,石枯松老。”
反唇相稽 汉 贾谊《治安策》:“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过五关,斩六将
金光闪闪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面上金光闪闪,手中雪刃辉辉。”
靡所底止 《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穷乡僻壤 宋 曾巩《叙盗》:“穷乡僻壤、大川长谷之间,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钱,无告籴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