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尽意的成语故事


言不尽意

拼音yán bù jìn yì

基本解释言:说的话;尽:完全。指说的话不能表达全部的意思。多用于信的末尾。

出处《周易 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暂未找到成语言不尽意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言不尽意)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人才济济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闰臣见人才济济,十分欢悦。”
举世混浊 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穷家富路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3回:“再者银子虽多,贤弟只管拿去。俗语说得好:‘穷家富路。’”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队长,你就决定吧。”
销声匿迹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劳民伤财 《元史 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仁义道德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肝胆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