毙而后已的成语故事


毙而后已

拼音bì ér hòu yǐ

基本解释毙:倒下,死亡。指努力工作或为某一目的奋斗终生,至死才罢休。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暂未找到成语毙而后已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毙而后已)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引物连类 唐·韩愈《送权秀才序》“权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宋·苏轼《〈居士集〉叙》:“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
自拔来归 《新唐书 李勣传》:“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高耸入云 刘伯承《回忆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学以致用 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
狐死首丘 战国 楚 屈原《九章 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筋疲力竭 唐 元稹《有酒》诗:“精卫衔芦塞海溢,枯鱼喷沫救池燔。筋疲力竭波更大,鳍焦甲裂身已干。”
长夜之饮 《史记·滑稽列传》:“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鉴影度形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2回:“这三人将篮子内物件,一齐摆出仔细瞧看,或者寸纸,或者只字,鉴影度形,一概俱无,又仍一件一件装入篮内。”
仁义道德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毁于一旦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