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不并立的成语故事


势不并立

拼音shì bù bìng lì

基本解释势:情势,状况;并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处《晋书·刘琨传》:“臣与二虏,势不并立。”


暂未找到成语势不并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势不并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物阜民安 《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
反哺之私 晋 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
自我批评 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我们不但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还要有批评的精神。”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队长,你就决定吧。”
陈言务去 唐 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天之骄子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空费词说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计,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爱,未必能行,使仆空费词说耳!”
流离转徙 清 戴名世《周烈妇传》:“与其妇翁皆贱业,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
遁入空门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门,我听见,并不惊异。”
必由之路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