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腔
词语解释
昆腔[ kūn qiāng ]
⒈ 地方戏曲声腔之一。参见:昆腔。
引证解释
⒈ 亦称“崑山腔”。传统戏曲剧种名。原为 元 末 明 初 昆山 一带流行的民间戏曲腔调, 明 嘉靖 间经 昆山 人 魏良辅 的革新,变 弋阳 海盐 故调及民间曲调为昆腔,初只行于 吴 中,后渐流传各地,盛行于 明 末 清 初。以演唱传统剧本为主,兼用笛、笙、箫、琵琶伴奏,舞蹈优美,曲调细腻婉转,又有“水磨腔”之称。地方戏曲声腔之一。 元 代产生于 江苏 昆山,故称。 明 人 魏良辅 等又吸取南曲、北曲、弋阳腔之特点,加以改革,遂渐臻于完善,成为 明 清 两代主要戏曲声腔。又称昆曲、昆山腔。
引明 徐渭 《南词叙录》:“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於 江西,两 京、湖南、闽、广 用之;称餘姚腔者,出於 会稽,常、润、池、太、扬、徐 用之;称海盐腔者, 嘉、湖、温、台 用之。惟崑山腔止行於 吴 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人。”
《花月痕》第六回:“好一会, 曼云 等以次唱完, 小岑 笑道:‘如今该是 秋痕 崑腔一开生面了。’”
《老残游记》第二回:“他又把那南方的什么崑腔、小曲,种种的腔调,他都拿来装在这大鼓书的调儿里面。”
国语辞典
昆腔[ kūn qiāng ]
⒈ 流行于我国江浙一带的剧种。始于元代,最初是江苏昆山一带民间所流行的清唱腔调,故称为「昆山腔」。明嘉靖年间,魏良辅以昆山腔为基础,综合我国各地方腔调,揉合南北曲,以笛、管、笙、琵琶、锣鼓等为乐器,旋律婉转细致,擅长抒情,有「水磨调」之称,为集南北曲大成的时曲,是明代到清中叶以前我国主要的戏曲腔调。由于所唱的是曲牌,故称为「昆曲」;因以江南苏州昆山一带的语言演出,故也称为「昆剧」。
分字解释
※ "昆腔"的意思解释、昆腔是什么意思由万词库-专业的汉语词典与文学资料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相关词语
- zhuāng qiāng zuò shì装腔作势
- kūn míng昆明
- tǐ qiāng体腔
- xiāo huà qiāng消化腔
- kǒu qiāng口腔
- nán qiāng běi diào南腔北调
- kūn jì昆季
- yī qiāng rè xuè一腔热血
- guān qiāng官腔
- kūn lún shān昆仑山
- kūn jù昆剧
- jǐ qiāng几腔
- mǎn qiāng rè chén满腔热忱
- fěn kūn粉昆
- kūn míng chí昆明池
- tǔ qiāng土腔
- hòu kūn后昆
- huā qiāng yāo gǔ花腔腰鼓
- kūn mò昆莫
- kūn lún nú昆仑奴
- kāi qiāng开腔
- bí qiāng鼻腔
- qiāng kǒu腔口
- yóu qiāng huá diào油腔滑调
- chī nǎi qiāng吃奶腔
- fù qiāng腹腔
- qín qiāng秦腔
- kūn chóng昆虫
- chǐ qiāng齿腔
- kūn shān昆山
- shēng qiāng声腔
- kūn qiāng昆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