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风易俗 |
改变风气和习俗。 |
强取豪夺 |
凭强力或权势夺取。 |
支支吾吾 |
亦作“支支梧梧”。谓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 |
梦幻泡影 |
佛教用语。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后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 |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 |
说的人,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听的人,没有一句话不接受。 |
多才多艺 |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
自我批评 |
自己批判自己的缺点等。 |
黄台之瓜 |
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
顾后瞻前 |
同“瞻前顾后”。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
德容言功 |
见“德言容功”。 |
空费词说 |
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 |
流离颠沛 |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
识字知书 |
谓有文化知识。 |
供不应求 |
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供:供应。 |
己溺己饥 |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
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敢不承命 |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
叽叽喳喳 |
语音杂乱。 |
胜友如云 |
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
似是而非 |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轻重缓急 |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
坑坑洼洼 |
形容物体表面凹凸不平,高高低低。 |
惹是生非 |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争事端。 |
争分夺秒 |
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也作“分秒必争”。 |
命途多舛 |
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
欲速则不达 |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