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温庭筠的诗 > 更漏子·背江楼

更漏子·背江楼

[唐代]:温庭筠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更漏子·背江楼译文及注释

译文

背倚江边楼阁,面对海上新月,听城头角号声呜咽。长堤在柳的舞姿中轻轻摇动,小岛在暮烟里渐渐隐没,两行雁群纷飞似离别。

在那京口渡头,他的归帆已上路,正是花落春暮的时候。守着燃尽的银烛,看天边渐渐低垂的北斗,听村落一声鸡鸣似把晨曲奏。

注释

更漏子:词牌名。又名“付金钗”“独倚楼”“翻翠袖”“无漏子”。双调四十六字,前片两仄韵,两平韵,后片三仄韵,两平韵。

角声:号角之声。角,古乐器名。

岛烟昏:谓水中洲岛夜雾朦胧。

京口:今江苏镇江。鄂本、汤本均作“西陵”。

度:雪本作“渡”,误。

玉绳:星名,北斗第五星(玉衡)的北边两星。张衡《西京赋》:“上飞闼而仰眺,正睹瑶光与玉绳。”

参考资料:

1、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29-30

2、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2-34

3、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11-213

更漏子·背江楼创作背景

  此词有“归帆渡”之句,当时飞卿自京口北渡长江归家途中作。会昌二年(842年)春自吴中游越中,约同年秋折返吴中。此词有“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等句,当是会昌三年(843年)暮春自吴中归长安途中所作。

参考资料:

1、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11-213

更漏子·背江楼鉴赏

  关于此词的主旨,历代学者看法有很大分歧。许多学者认为是写闺中女子的怀远深情。开头三句,女主人公倚楼望远,眼见海月初升,耳听城上角声呜咽。这里暗写一个“思”字;“角声呜咽”,烘托出愁情。接着三句,触景生情,由近而远分别写到堤柳拂动,烟岛朦胧,征雁两行,层次井然,景中寓情,尤其是“两行征雁飞”一句,寓当初分手情景,写此时悠悠离情,蕴籍含蓄,颇为人称道。

  下片镜头变换,转写游子欲归,以从对方写来的方法来升华思妇的感情。换头三句,从虚处落笔,以虚写实,更见主人公此时离愁之深,相思之苦。“路”“渡”等词,显示了游子思归的心意,日夜兼程,特别是“正是芳菲欲度”句,点明时候已经是暮春,良辰美景难再。末三句亦写从夜到晓,是游子所见所闻,从银烛孤照到村落鸡啼,表明旅途的广阔与清凄,也写出了游子的孤寂与思亲情绪。最后以景结情,韵味深长。

  整首词写主人公的怀远深情,沿着由夜到晓的时间流程,通过其所见、所闻、所感,从景象中透出,从旁处托出,层次分明,意境深沉。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此词属于羁旅行役词,纯为基于个人行旅生活体验的自我抒情之作,而非类型化的代言体。全篇境界开阔,格调清新,与闺情词不同。

温庭筠简介

唐代·温庭筠的简介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 温庭筠的诗(342篇)

猜你喜欢

丹青阁

宋代华岳

未识丹青意,凭栏试解潮。

烟云朝起陆,汀渚暮生潮。

梦北郭生

明代唐之淳

美人星冠云绮裳,自我不见今三霜。常时开口咏凤凰,律中角徵宫羽商。

江妃河伯权相将,山鬼木魅无精光。俄然一斥万里乡,十口奔驰饥无糠。

拟古杂诗三首 其一

明代黎遂球

远与君别者,昨日已今日。迢迢万馀里,归期安可必。

盗贼多杀人,兵气天地黑。昨日我出门,卜筮俱云吉。

枕上闻风

明代纪青

疏懒而今成自然,醒来不是听鸡年。

霜风一夜寒多少,重理禅衣覆足眠。

倒插花岩

宋代黄汉章

怪石胆瓶窟,从天倒插花。九阳一样泽,生意为何差。

大都即事六首 其二

宋代张宪

三月西山道,春风平则门。绣鞍红叱拨,毡帽黑昆崙。

衣襆分香裹,壶瓶借火温。醉归杨柳月,绿雾掩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