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杜甫的诗 > 望牛头寺

望牛头寺

[唐代]:杜甫

牛头见鹤林,梯迳绕幽深。

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阴。

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望牛头寺译文及注释

译文

牛头山上见到鹤林禅师,禅机如同山路蜿蜒幽深。

春色浮满山中,山高寺远,连银河似乎都宿在大殿影中。

传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众生长处黑夜,故施慈悲,于世间遍布远比黄金更贵的佛法。

我年纪已老,别再作狂吟之事了,是该收收心,静心下来好好修心养性了。

注释

牛头:牛头寺。鹤林:鹤林禅师,一说为附近的鹤林寺。

迳(jìng):同“径”,山路。

天河:银河。

传灯:佛法像灯一样,能够照破世间冥暗,所以佛门把传法称为“传灯。”

不住心:犹无住心,即空灵禅心。

参考资料:

1、洪丕谟著.佛诗三百首: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01:138

2、王士菁著.杜诗今注:巴蜀书社,1999.12:453

望牛头寺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杜甫游梓州郪县西南牛头寺时所作,时年五十二岁。这一年间,杜甫因陪一些官员游赏蜀国山水,曾到阆州(四川阆中),游牛头、兜率、惠义诸寺。

参考资料:

1、郭谦著.盛唐十大诗人交往史录: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03:179

望牛头寺鉴赏

  该诗是杜甫往牛头山拜访鹤林禅师后,下山回望的记述。

  “牛头见鹤林,梯径绕幽林。”诗人拜见禅师后,感觉到禅机深奥高妙,犹如上山来的山经,盘旋曲折,穿云绕雾,难见真面目。描写牛头寺的景色,表示诗人对禅居生活及心境的向往。

  “春色浮天外,天河宿殿阴。”待诗人更上一层楼,顿觉所要寻者,原来睹面就是。浮动在远山上的春景、晚上的银河,无一不是。在这里,衲子们不舍夜昼,布道传灯,向往那黄金敷地的琉璃世界。至此,诗人法喜充满,禅悦遍布。

  诗人接着感叹传播佛法并不容易,但禅师仍然慈悲传法。

  理解到此,诗人对佛法与鹤林禅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但也不执着于此,所以说“回看不住心”。是啊,如此清修净境,诗人很向往之。诗人年纪也大了,不适合再作狂吟之事了,是该收收心,静心下来好好修心养性了。其实,收住自己的妄心而安住清凉界也会更加自在。

  杜甫写有禅诗数十首,中多论禅礼佛之句。从此可看出杜甫于佛法确有所得,领会《金刚经》“应无所往,而生其心”的义理。从他的一生虽困苦不堪,但始终“哀而不伤”的中庸境界来看,诗人的确是从佛法中得到了利益,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心系禅悦的心迹。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 杜甫的诗(1134篇)

猜你喜欢

冬夜月下作

宋代陆游

造物宁能困此翁,浩歌庭下答松风。

煌煌斗柄插天北,焰焰月轮生海东。

梦觉闻香

元代方回

湖海余生在,桑榆暮景闲。

只堪娱老圃,焉用访名山。

晓登定军山

吴德功

晓起登山陇,优游缓步行。日从峰隙漏,风自涧中生。

岚气千层润,岩泉一片清。纵观沧海外,帆影眼前呈。

过南墅怀寒岩二首

宋代释善珍

草没亭台不见踪,故交掩泪立寒风。

食鱼客去余空馆。放鹤童归弃旧笼。

咏蜀都城上芙蓉花

唐代张立

四十里城花发时,锦囊高下照坤维。
虽妆蜀国三秋色,难入豳风七月诗。

鳌背元夜

金朝李俊民

山市家家秉烛游,风檐齐挂月灯毬。不须更用闲妆点,人在鳌峰最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