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

[宋代]:王安石

江上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

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

注释

漾:吹过。

脱:脱下。

被:让。

横笛:横吹的笛子,这里指笛声。

江上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后,一日游长江有感而作。

参考资料:

1、刘逸生.王安石诗选:香港三联书社,1983:212

江上鉴赏

  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此诗一、二句两写景,其目的并不在要再现什么秋声秋色,而是旨在以比兴手法,用景衬情:猎猎的西风带来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绪,绵绵的江水长流不息,让人顿时产生感触,晚开的花儿飘落,正所谓落红无数,也让人郁郁寡欢。这些景物,都带上了浓浓的感情色彩,使人愁肠百结。而三、四两句,则题旨非常鲜明地凸现出来:“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景物,触动了诗人的离情别绪:是自己远离故乡、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亲人在外飘泊、时世动乱,勾起了眷怀之恋。整首诗,景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深隽的诗韵诗味。

  对于离情让横笛吹送的问题,古文学者刘逸生先生有这样详尽的解释:诗人刚和亲人分手,坐上向远方而去的船,看着江上的风光,秋意甚浓,也使满怀离情的诗人更添伤感,忽地不知何处传来笛声,呜呜咽咽的,听的更是心情沉重,而笛声一直没停,让诗人更感折磨,不过,蓦然抬头,原来船已转到乱山的东边,适才与亲人分别的渡口,都已望不到了。这是一种奇特的化虚为实的手法。

  诗到宋代,很讲究炼字炼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是个著名的例子。从这首诗看,也是如此。因笛声而引起离情,李白就写过他的《春夜洛城闻笛》说:“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仿佛是随口而成,自然明畅;但王安石就不愿追随这种风格,他一定要把“离情”写成是一种“异化之物”,是能够让风吹着走的。这正是注意了锻炼,让句子显出不寻常的曲拆。

王安石简介

唐代·王安石的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 王安石的诗(1607篇)

猜你喜欢

甘肃总督吴达善奏报麦收诗以志慰

弘历

甘凉二麦熟,喜值王师班。去岁谷踊贵,今已减七钱。

正供虽屡免,其如灾旱连。军需所会地,宁免物价艰。

李邦直出巡青州余不久将赴南都比归不及见矣

宋代苏辙

东道初来托故人,南楼频上泗河漘。

江山尚有留人意,樽俎宁当厌客贫。

江陵赠满术人

项安世

未赴成都先梦到,才逢蜀客便心亲。

江陵一见蒲居士,似向严家访阿遵。

葛仙行祠

宋代郑玠

身为俗吏趋行部,手艺名香祝有年。

五色雀飞庆荐祉,七星松古自通仙。

绝句二首 其一

宋代吴则礼

华馆相望接使星,长淮南北已休兵。便须买酒催行乐,更觅何时是太平。

夏雨不绝柬张蜀望

明代杨慎

南滇六月朱夏凉,叠叠云岚浮晓光。林花含笑远天静,江草唤愁终日长。

阑风伏雨淹客路,回谷深溪非我乡。城隅隔手不相见,车马经过淋潦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