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爷爷经常一字一句朗读古诗。还说我长大就能读懂诗的妙处。我不知道什么是“妙处”。爷爷笑而不答。
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柳树随风舞动,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开放,还有竹林中的竹笋也露出了尖尖的头,春雨就“滴滴”地下了起来,把爷爷的吟诗声衬托的很古典。我读诗始于某个春天,因为《草》是我背诵的第一首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问爷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爷爷说:“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若单指这首诗,则是赞美野草的顽强生命力,就算被火烧得只剩下灰烬,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也能再次发芽生长。”哦,我明白了。我就这样一首一首的读了下来,读了许多春天的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的意思我懂∶春天夜短,睡着后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到处是鸟雀的啼鸣声。这两句诗抓住春晨到处鸟鸣雀躁的音响特征,渲染出一种春意醉人的意境,烘托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句,诗人在美梦乍醒、欲起未起之时,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声,于是想见风雨过去必有很多落花,这里的听觉形象“风雨声”决不是令人感伤的“断肠声”,而是包蕴丰富的“更新曲”。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杜甫有一首“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首诗不把春运的及时写活了吗?
渐渐的,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种类的不同写法和诗人的表达方式,我因此又长了不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