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儒一家


春秋时期,涌现了多多少少哲学派别。哲学家持着自己的论点,都是自说自好,都有一定道理。以至于后来会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道家、儒家。道家创始人老子,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他们各自所持的哲学论点,千古以来众说纷纭,谁也不能断定是哪一方好。而这两个代表人物,他们提出的各自生活方式,却有一些相似之处呢!一,游历四方孔子周游列国,一方面宣传自己的理论,一方面为自己的观点寻找有力的证据。

一路上他深入民间看风土人情;坐在马车上一路观赏美景,从大自然中汲取养分;对一路上亲历的,听闻的事件进行评论,和弟子谈话,教导学生的过程中,也解自己的论点有何不妥之处。。。

。。。

更多的是,游说君王。老子则是一个人如隐者一般,行走于山水之间,谈笑于自然之中。他游山玩水,在大自然中寻求真理。

一路听闻一些事件,再从自然中找到答案。

有时,他会坐在某一处景物边,静静地呆上一天,看自然中的生物一切和谐的生活,有序自然。孔子、老子,在形成自己的理论之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云游四方,周游列国”。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理论上,两人都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点。

即君王为先,其次是臣子女,再是“父”,最后是“子”。这一种观点,孔子要更明显些。在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一般都用了这一观点。

对君的忠,对父的孝,一直是永恒定律。古人认为,只有对父母孝顺,对君王忠诚,国家才会兴旺富强。而老子说:“道亦有道。

”世间必定有一个最大统治者,那就是道。而君王便是“道”的直接发令者。任何人都不能违反“道”的原则。

也就是说,君王是永远的“至上”,其次便是永远忠诚于君王的臣子。而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父为先”的原则。既然道家,儒家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为什么不可以汲取两家的精华,让道儒真正成为一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