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在微风的歌颂中轻摇,纤细的倒影在波光粼粼的西湖面上渐渐模糊。从南方吹来的微风,同醒酒的琼浆一般,带着一种香气,一阵阵地拂上面来。这是繁华的春天哼着歌谣踏上了杭州。这时候,只见一辆接着一辆的公交车缓缓驶来,车上坐满了一个又一个小学生,每个人脸上都像蜜糖沾过一般,甜滋滋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让我来告诉你吧,这是我们杭州市三墩镇中心小学的同学们集体春游啦。本次我们六年级的学生是去都锦生故居参观。
虽然说我们已经六年级了,但车上依旧是热闹非凡,大家凑在一起讲笑话,你一只耳朵,我一只耳朵,悠闲自在地听着MP3,不亦乐乎。车上的半个多钟头像一阵疾风一样,就这么一闪而过了,很快,都锦生故居就展现在眼前。都锦生故居位于杭州下茅家埠31号,它分为许多个展厅。我们先到了第一展厅。一进门,就看见一件非常漂亮的丝绸工艺品,织的是“九溪十八涧”,十分逼真。据说这是都锦生在留校任教期间,经过多次教学实践,亲手织出的我国第一幅丝织风景画。同时,我们还了解了都锦生的生平:都锦生(1897—1943年),号鲁滨,杭州人,民国8年(1919年)毕业于浙江省甲种工业学校机织专业,留校任教。在教学实践中,亲手织出我国第一幅丝织风景画“九溪十八涧”。1922年5月15日,在
杭州茅家埠家中办起都锦生丝织厂……接着,我们又去了第二展厅,这里有都锦生家客厅的蜡像。客厅中摆放有一张桌子和四张扶手椅;每张椅子上都垫着用丝绸绣的软垫;桌子上摆放着一只插满花的花瓶。整个客厅的布置充满一种高雅的艺术气质。都锦生正和工人、技术人员进行丝织品的解剖分析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呢!从“创业生平”介绍中我们了解到:”自1922年5月15日都锦生购置了一台手拉机,在茅家埠家中开工织造以来,到1926年,都锦生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工厂。所织造的丝织风景画新颖别致,很受社会欢迎,产品曾在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展出,荣获金质奖章,并远销南洋和欧美等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抗日爱国热潮的推动下,都锦生抵制日货,停止购买日产人造丝。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日机轰炸杭州,都锦生丝织厂被迫停工,不得已转移到上海法租界,维持小规模生产。1939年,都锦生丝织厂在杭州艮山门外的主要厂房及机械,全部为日本侵略者烧毁。1941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上海租界,都锦生丝织厂被迫倒闭,加上重庆、广州等地的门市部亦先后被日机炸毁,都锦生悲愤交集,于1943年5月在上海病逝。”德才兼备的都锦生,其坎坷的经历让我们不禁唏嘘不已。作坊里一架很大很大的织布机非常醒目,似乎都还留有都锦生在尽情创作他的丝织作品的场景。织布机里还有很多丝线和快织好的布,连我都忍不住想上去织织看。参观完了都锦生故居,接下来的活动更将春游的气氛推到了高潮。打开我们鼓鼓囊囊的包包,尽情的吃吧!
挺着圆滚滚的肚子,我们和老师一起玩了许多游戏:木头人,红灯绿灯停,狼捉羊等等,尽管这些游戏已经很OUT了,但长得高高大大的我们依旧玩得开开心心,不亦乐乎,也许是因为这是我们六年级最后一次在一起这样开心,畅快地玩了吧。很快,4个多小时的春游就结束了,我们已经累得腰酸背痛腿抽筋了,回来的路上,同学们都昏昏欲睡,但清晰可见的是,同学们酣睡时甜甜的笑容,和慢慢流下来的香香的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