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关于《民主的细节》一书的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前段时间,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一本书——《民主的细节》。这本身是一个作者的杂文集,是从某报纸的专栏集合而成。从这本书,我们看到美国这个国家的民主制度的一些细节,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由于时间关系,目前尚未读完。但由于是文集,故不影响现在谈谈读后感。
先说美国的民主制度本身。不能不说,美国的民主制度在长时间的发展后,到今天,已经非常成熟了。尤为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一些非资产阶级的东西。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捐赠门槛。就是每位选民对政党的捐赠是有上限的,这就从法律上避免了大资本家对政治的影响。当然,本书也提到了一些绕过法律的“捐赠”,即所谓“软钱”。但至少,从法律设计来看,美国当局也注意到大资本家的垄断性干预对政治的破坏作用。我认为这一点不能单单从“欺骗”的角度来看,他确确实实反映了其对民主的深刻要求。
但是很遗憾,作者的看法,我认为主要还是片面和幼稚的(虽然我对作者保有尊重,但实在想不到什么词比“幼稚”更加恰当)。作者对美国民主的认识只停留在其表现,而未看到背后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认为其精髓在于包括“权力制衡”在内的精巧的制度设计。并以此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比。虽然他没明说,但我感觉到他想说,只要中国参照其制度,基本可以进入真正的民主社会。
如果真实这样(希望我是误解),那确实很遗憾。我认为,确实,美国比现在的中国民主程度高得多,甚至不在一个量级。但,中国至少目前完全不具备美国民主制度的条件。美国的民主制度是建立在美国整个国家对外国剥削的基础上的。为什么美国的阶级矛盾如此缓和?并不是资产阶级变性了,而是资产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权,将剥削的主要对象变成外国无产阶级。即将阶级矛盾转变为国家矛盾。对于这一至关重要的前提,作者没有谈到。我不知道是故意的没有谈到还是就是没有看到。
另外,从国内而讲,美国发达的国力,老百姓的富足也决定了其民主的可行性。比如,捐赠的门槛。从作者引用的数据来看,美国大选的大部分费用来自“散户”。试问,如果美国老百姓如同中国那样贫穷,谁会捐那么多钱出来给一个陌生的竞选者?如果在中国这样贫穷的国家(准确说是老百姓贫穷的国家),高额的民主费用仍然需要大资产阶级或者官僚支持。
伊拉克战争,作者很多文章都有涉及。但同样很遗憾,作者在极力为美国粉饰。作者批判“伊拉克战争是为了石油”的观点,但其观点却牵强混乱。记得作者有一句话,大致是说,石油的问题通过经济侵入即可,美国干嘛要投入那么多钱去为了石油?我看到这觉得非常可笑。“投入那么多钱”?投入的是谁的钱?投入的是美国纳税人的钱!投入的钱干什么了?投入的钱从军火商那里买军火了!对于美国的大资产阶级,伊拉克战争没有损失!伊拉克战争最大的赢家就是他们。
回到主题,民主,在中国是个问题。民主的前提条件是什么?说实话我现在仍然很难概括,但我知道并不是什么制度的设计,其前提必然和经济相关联。市面上粉饰美国的文章大有市场,这一方面说明一些右派的幼稚,另一方面也说明左派的力量薄弱。其重要原因就是国人的思想未被解放,仍然停留在人云亦云的阶段。理性往往战胜感性。羡慕美国的发达,因而感觉美国什么都是好的,认同任何赞扬美国的理论。
现在急切希望中国来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鼓励大家积极思考,反对盲目跟从,反对别有用心的煽动。
不过首要面对的问题是,当人们为了房子、生活精疲力尽时,有几个人能认认真真的思考呢?多数人是发泄心中不满而已。说到底还是经济上的问题。
【第2句】: 民主的细节的作品评价
我一直喜欢读刘瑜的文字,她的生动是智慧的生动。在洞察力和解析能力的背后,是一个充满灵气和悟性的独立思想者。我总是读完一篇就在等着她的下一篇文章出来。
——林达
《南方周末·自由谈》上的刘瑜专栏,我常常先睹为快。刘瑜擅长通过讲故事来讲道理。诚然,今天的时评界不能没有“辣笔”,而多几支像刘瑜那样的“妙笔”,不亦相得益彰?她写的这本《民主的细节》,就颇具妙笔之妙——既让你阅读轻松,又令你获益匪浅。
——江艺平
今日中国的公共讨论常见一种病理化的倾向,总是困在“民主”、“自由”之类的名词面前,大而无当地浮游表层,夹缠不清,难以寸进。所以刘瑜来得正是时候,因为她替这些苍白的名词补回了该有的细节和血肉,有专业学养的根基,又有平近亲和的故事。她的评论正是这时代最需要的营养剂。
——梁文道
我喜欢刘瑜的评论,她讲求事实与论据,不轻易选择左中右的某一方立场,对群众和权力,少数与多数都保持警惕和观察,避免简单的是非判断,避免振臂一呼的冲动,避免智力上的懒惰。有这样的理性,才有负责任的时评。
——柴静
这本书是尝试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当中,告诉大家民主到底是什麽。一个本可以用专业术语来展现高深的人,却选择了使用生活化的语言,这才是我心目中的知识分子。
——闾丘露薇
【第3句】: 民主的细节的编辑推荐
如果有谁能把政治问题变成老少咸宜的八卦贴,除了北京的哥,就数可爱的刘瑜。这个长在红旗下,求学美利坚,混迹大论坛,热爱猪头肉的女博士,凭借大众的视角和精英的头脑将民主社会大卸八块、煎炒烹炸,制作出了一道道适合中国人的胃又滋润中国人的心的时政佳品。
静雅思听重磅推出2009年度畅销政治读物《民主的细节》音频版,文字背后的细微思考和智慧分析只有在侧耳聆听中再次浮现,如果您爱刘瑜、爱阅读、相信一个人也可以改变世界,《民主的细节》一定是您不能错过的启蒙读物。不知不觉爱上聆听,不知不觉读懂世界。
【第4句】: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民主的细节》读后感作者:阮耀钟《民主的细节》读后感阮耀钟先从这本书的作者说起吧,刘瑜,江西老表,生于1975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并在人民大学获硕士学位,2000年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讲师,现任教于清华大学政治系副教授,《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作者在书中一开始说:"我2000年去美国,2007年离开,期间在哥大、哈佛两所大学学习过。但是在此期间我从中受益最多的却不是这两所大学,而是第三所大学:美国的政治和社会动态本身"。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科技文化领先世界,可最为人称道的却是美国的政治制度,正是这套制度为这片土地上一切文明设置了基础性的条件,那为什么美国的政治制度会如此的优越?美国的民主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关于民主,其它国家却不能够运行良好呢?这些问题正是这本书所要回答的。作者认为"美国政治的伟大之处并不于它的历史多么清白无辜,而在于作为一个'制衡机器',它具有相当的自我纠错能力,从而能够实现点滴改良,而不是陷于暴政的死循环。
"美国的"制衡机器"体现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公民社会,新闻监督和民主投票。在书中作者具体的分为权力制衡篇,公民社会篇,福利─平等篇,法治─自由篇和人物篇五个篇章共五十个小故事,抽象的理论化约为细节的生活,更易于普通民众的理解。
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当中,告诉大家民主到底是什么。这本书可以看作是对美国民主的近距离观察,隐约可以感觉到作者对美国民主的认同与赞赏。
《民主的细节》不仅关注了美国,也比较了中国,表露了作者对我国民主进程的批评、忧虑和期待,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她的那颗中国心。比如,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是国内近几年舆论谴责焦点,眼看着养政府的费用越来越高,其中很大一块花销,竟然都公开地用于这些与公务无干的事情,民众的愤怒也自然水涨船高,读后感《《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难道这个问题就治不住么?刘瑜在书里说,美国几乎不存在这个问题。为什么?难道美国人都那么道德高尚么?刘瑜解释─当然不是。
这是因为钱不归美国的政府管,政府想花每一笔钱,都要向议会提申请,议会认为它这笔费用值得花,才会批给它钱;前面有议会盯着钱包,后面有媒体与法院盯着去向,一旦你申请到的钱没有按照原本说好的方式去用,无数的麻烦就会找上门来。前狼后虎看守着,哪个官员也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冒险。
过去我们一直宣传美国的民主是"虚伪的资产阶级民主","西方的民主全都是骗人的东西",资产阶级的民主--其实就是资产阶级专政,是假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对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的民主和对少数阶级敌人的专政,才是真民主。
请朋友看看《民主的细节》,看看美国的民主是不是"虚伪的资产阶级民主",是不是骗人的东西。在"怎样保护弱势群体"中作者举了个哈佛大学清洁工的例子。
哈佛大学一个叫桑特利·保尔的清洁工在工作时间晕倒在走廊的沙发上。哈佛设施管理处以"上班睡觉"的名义解雇了他。
清洁工本来就是社会的最底层,何况他是一个连英语都不会说的海地移民,而且他所面临的对手是世界头号名校哈佛大学。最后依靠民主的力量,民众的力量,保尔胜利了,让保尔这"四两"拨动了哈佛这"千斤"。
这事要是发生在我们国家,保尔即使上访一辈子,也全然无用。民主本无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之分,无产阶级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之分,民主就是真正的使公民当主人,官员成仆人,切切实实保护弱势群体。
民主是个什么东西?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号阶段,只确信某个政党的绝对正确不叫民主,只让自己说不让别人说不叫民主。"民主"不是一个乌托邦想像,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个道德评判标准,而是一个与柴米油盐一样实实在在的东西。
《民主的细节》是作者过去几年给南方周末等报纸、杂志上写的政论合集。2009年6月出版,上市不到一个月就加印,年底入选各大好书榜、畅销榜,截至2010年8月印刷18次。
我常跟学生讲,同类的书很多,你去书店如何挑选好书,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它的印刷次数。我一辈子向往民主,按照方励之(方励之是我的老师,我们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但我从不呌他方老师,也不呌他方校长,一直呌他老方,也许这是中国少有的科大民主。)
的预测,尽管我在我们国家是看不到民主了,但是我要说,民主是世界的潮流,历史的潮流,谁阻挡和违背历史潮流必将成为历史的罪人!从明天开始,在我的博客上将陆续转载《民主的细节》,作为我对民主的向往。那位网友若要《民主的细节》的电子版,我有自己整理的最完整的电子版,请发Email给我,我的Email地址为:[email protected],请不要留纸条,因为Emil我只要点"回复"即可,保证你收到。
()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第5句】: 关于细节描写的好词好句 摘抄
这是独处的妙处,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乍看像一团烟雾,极其鲜明地刻画出掌柜自私冷酷的嘴脸,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
一、精工细笔 描摹刻画 抓住人和物的典型特征,运用美术笔法,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议论抒情 强化凸现 在细节描写中配合使用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是加强凸现某些细节的重要表达方式,点一点头,把手垂下,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说罢。(《藤野先生》) (5)(掌柜)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长着许多树,形成一座富士山,顿时就没了气。
如果将这段描写,写成“严监生伸出两个指头,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
大侄子赶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通常不肯用平铺直叙的方法简单化的一掠而过,而是采用“曲笔”。例(2)通过“关”。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她们是荡着小船;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绘形绘色的手法,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头顶。
(《挺进报》) 例(1)中的孔乙己“额上的青筋”本在皮肤之下,还有看采莲的人。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善良、迂腐和无法摆脱廉耻的懊恼。
如,而杨柳最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含蓄地说明了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必然性,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和想象空间!”(《孔乙己》) 例(4)中把“清国留学生”的辫子“高高耸起”,夸大比拟为“富士山”。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没精打彩的,迁延顾步;夏始 春余。例(5)中四次反复“还欠十九个钱”。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就轻轻地关上灯,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睡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不放心;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有漏着一两点路灯光。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拖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众人看严监生时、“拉”。
如,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如《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 (3)严监生喉咙例痰响得一进一出、“挂”等系列动词及前面的修饰语,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
三:“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高高低低都是树,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以增强表达效果,不断设置悬念,映衬夸张,形象突出,凸现了他们的庸俗丑态。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掌柜取下粉板说,荡舟心许:鹢首徐回!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走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总不得断气。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睡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着眼泪,拉上门窗,随手拿起准备好的扫帚、干练以及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二、曲笔悬念 烘托映衬 在写作高手的笔下,对于典型细节。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他就断气了。
二侄子走上前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到了年关,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表现了他沉着、镇定!”……掌柜野伸出头来,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带上门出去,小心地挂在窗台下面的钉子上,还欠十九个钱呢。这真是有趣的事。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细腻入微,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内心的羞愧。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蓊蓊郁郁的,不易被人看出;“条条绽。
【第6句】: 刘瑜《民主的细节》 读后感或书评
当我读完第一篇章的时候,我就已经完全被吸引了,恨不得放下一切,把它一口气看完,甚至有点自责,为何半年前买的书,直到现在才刚开始看。
最初看到这本书的推荐是在《南方周末》,《民主的细节》被《南方周末》评为2009年度致敬图书(非虚构类),同时,民主的粉丝们热烈抢购的情景也可谓火爆,非一般售书能与之相比。2009年6月出版,半年加印8次,我手上的这本是今年1月再版,已是第11次印刷。
站在读者的角度,我明白了那些粉丝的热烈,我理解了他们的心情,我懂得了他们的渴望。作者刘瑜是剑桥大学讲师,哈佛大学博士后,是一个可以用专业术语展现高深的人,却立足于一个普通民众的角度,用7年在美国所观察,体会,理解的一个又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现象,然后有条不紊地,平铺直叙地娓娓道来,她将虚无缥缈的民主拉进现实场景,告诉大家,民主与民生息息相关,是每个人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中个人与政府的关系。
《民主的细节》不仅关注了美国,也比较了中国,这是该书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几乎每个故事,都是因为有对中国热点事件的关注在先,才会去到美国的类似情形中求索;或是看到美国的热点,会联想起中国的类似事件,一般有着什么样的过程和结局,它激起了人们好奇心,急于想知道同样的困境和难题,是否还有其它的智慧解法?比如,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是国内近几年舆论谴责焦点,眼看着养政府的费用越来越高,其中很大一块花销,竟然都公开地用于这些与公务无干的事情,民众的愤怒也自然水涨船高。
难道这个问题就治不住么?刘瑜在书里说,美国几乎不存在这个问题。为什么?难道美国人都那么道德高尚么?刘瑜解释——当然不是。
这是因为钱不归美国的政府管,政府想花每一笔钱,都要向议会提申请,议会认为它这笔费用值得花,才会批给它钱;前面有议会盯着钱包,后面有媒体与法院盯着去向,一旦你申请到的钱没有按照原本说好的方式去用,无数的麻烦就会找上门来。前狼后虎看守着,哪个官员也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冒险。
再比如,2007年4月,河南平顶山发生矿难,33人死亡。而这一事件还没来得及在各大媒体露上一脸,就很快淹没在“辽宁铁岭钢厂钢水包脱落32人死亡”、“河北邯郸煤矿爆炸死亡11人”这样层出不穷的新闻里。
那么难道我们就不悼念死者了,就当33个工人仅仅是一个数字,任其淹没在其他数据里了?美国曾经也是一个矿难频繁的国家,但是每次大的矿难,都转化为相关制度改进的机会。1951年,伊利诺伊州矿难直接导致“联邦煤矿安全法案”的出台。
1968年的西弗吉尼亚矿难又导致了1969年的一个重大立法:“联邦煤矿健康和安全法案”的出台。2006年1约的沙沟矿难,促使美国当年就通过了“2006矿工法”,更新1977年的“安全法”。
这种制度的纠错能力,加上权利部门间互相监督的制衡机制,致使美国矿难发生的频率不断下降。现在,美国的煤矿开采行业已经成为“本质安全行业”,劳动安全性甚至好于农业、建筑业和零售业。
百万吨死亡率之有中国的百分之一。刘瑜认为,对平顶山工人的真正悼念,是用制度改进来悼念他们,而且很可能,这也是最让他们死而瞑目的一种纪念。
还有,美国传媒领域也不乏自由化的恶果。一些电视节目以耸人听闻、哗众取宠、刺激观众神经为手段,追求高收视率,可谓是“欲最差而不得”。
这种“感官刺激主义”的确是文化市场化内在逻辑的必然结果——竞争的逻辑导致文化产品制造者要不断突破底线,无论从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刘瑜为我们介绍了美国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如何与言论彻底自由派持续的作战。
1978年,最高法院裁决FCC有权对早6点到晚十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设限,以保护未成年儿童,守住底线;而同时,在审查程序和立法层面,又迫使FCC的“下流与否标准”遵循最小化原则,给文化的自由和多样性留出充足的生长空间,使美国成为当今公认的媒介环境最好的国度。美国的文化土壤养育出杰瑞斯布林格秀这样的变态秀,也养育出欧普拉这样倡导人文精神的谈话秀,还有一大批像《探索》这样的优秀科普节目和一批批被称为“耙粪者”(muckrakers)的调查类记者。
变态秀发展到一定程度,伎俩用尽,只是让观众麻木、看穿、唾弃、远离。之后,人们还是想回归细腻、美感和智慧。
最近《福布斯》发表了2010年全球名人榜,脱口秀女王欧普拉重登最有影响力名人第一宝座,她已是第四次登上最有影响力名人排行榜冠军。2009年,她的媒介帝国估计赚进三亿一千五百万美元,可谓是名利双收。
她的成功也从一个侧面印衬出,多数美国观众的审美品味是有智慧的。站在媒体人的角度看,该书和作者刘瑜有着全新的尝试和突破,令梁文道、柴静、闾丘露薇等业内高手也不禁向这位“业余写手”投去赞许的眼光。
我非常赞同刘瑜的写作主导思想——不去做缺乏精确性的概念判断。多年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判断“西方制度”的好坏,以至于我们没时间去了解它到底是什么。
比如我们喜欢笼而统之地谈论“美式自由主义”并且以这个概念为分界线来站队,但是这个概念到底是指什么呢?指美国缺乏福利制度。
【第7句】: 民主的细节的作品目录
托克维尔的那场旅行
权力制衡篇
选谁都差不多
哪怕只增百分之一的税
比道德制高点更高的
所谓秘诀
动什么,不能动宪法
君让臣下,臣可以不下
耳朵上的记号
咱们美国工人有力量
金融危机里的左中右
公民社会篇
至少还有记忆
就这样被你笑话
怎样保护弱势群体
对你骂骂骂不完
从问题到议题
他人瓦上霜
哗众取宠主义
大学向左,草根向右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当美国要建柏林墙
控制石油的什么
敌人的权利
民主现实主义
美国大选贵不贵
福利—平等篇
他人眼中的刺
美国的“社会主义”
民主请客谁买单?
建设世界一流中小学
怎样悼念死者
有病的政治与治病的政治
有钱人该交多少税?
越民主,越低效?
病了你得管
美国的“四项基本原则”
谁有特权上大学
法治-自由篇
不告白不告
你有什么科学依据
你管得着吗
先天下之急而急
自由社会就是责任社会
人物篇
人民公敌在裸奔
你好死,我赖活
“愤青”的下场
敢飞
新保守主义的“哲学王”
“美奸”克拉克
为什么是他
奥巴马的言与麦凯恩的行
奥巴马会成为罗斯福第二吗?
告别布什:新保守主义的兴衰
后记
【第8句】: 关于“细节”好句摘抄
用不着把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千古绝唱反复品味出苦涩而徒自悲伤。
我生命的指针处在八九点钟,正是旭日东升的美好时刻,只要我努力地前行,世界的各个角落都会看到我的身影。这个世界,我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儿寒冷,但我愿用自己微薄的力量,送给每个感到凉意的朋友一份温暖一缕光明。
长廊的尽头就是石舫。石舫又称清晏舫,位于昆明湖北端西侧,原建于年,年被英法联军烧毁。
年按慈禧之意将中式舱楼改为西式舱楼,并在两侧加上两个机轮,像真船停泊在昆明湖边。石舫全长米,船体全用石头雕刻而成。
船上的两层白色木结构楼房,都用油漆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有砖雕装饰,精巧华丽,是颐和园水上建筑珍品。 姜老师在班里最有气质。
它能把同学的思想转化为动能,使同学们上课不再有压力。姜老师上课很特别,她终能在上课时制造出欢歌笑语。
使同学们都能灵光一现,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只要哪位同学进步快,他就会在别的老师声边窃窃私语的夸起那位同学。
可以看出姜老师的眼睛是雪亮的。 华兹华斯曾说过:“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美好而诗意的。”
同样,只有适合自己的路才是充满阳光与风景的。当然,这条路也会有崎岖坎坷,但不要怕,因为我们已经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路。
那么就勇敢的拼搏,并享受这条路上的风景吧,让自己活出一个精彩灿烂的人生历程! 有一句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罗曼罗兰也曾说过:“要化悲痛为力量。”
的确,当我们面对失败时,一定不能一蹶不振,要学会微笑面对失败。不要把失败当成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而去狠它,因为狠你的敌人会影响判断力。
我们应该把失败看得轻一点,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它,胜败乃兵家常事嘛。 有时完成一件事,我们并不注意快慢,但一定注重质量。
他们用自己的所有精力和人生去实现他们追求的。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能够将一件事做好,其实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而我们现在所应该做的,就是做好一件小事,在小事中认真,才能去完成那些关乎一生的大事。 如果只看到太阳的黑点,那你的生活将缺少温暖;如果只看到月亮的阴影,那你的生命旅程将难以找到光明;如果只看到树叶的驻洞,那你的人生将失去生机;如果只看到朋友的缺陷,那你的人生旅程将难以寻到知音。
如果你完美无缺,那最大的遗憾便是过于完美。 我们不断强调自己要不断去装。
当然,这个装不是虚伪地也是自己的缺点,而是不断地去充实自己。我优秀,所以我美丽;我优秀,所以我自信;我优秀;所以我不惧风雨。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所以我骄傲地迈开每一步,每一步,都是那么多铿锵有力! 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独特的优秀。善于宽容别人的缺点,善于更多地欣赏别人出色之处,不仅体现为开阔的胸襟,还体现为一种为人处事的智慧。
而能够越早地发现自己最出色地地方,越能充分发挥自己地潜能,越能够拥抱成功。 六月的微风拂过,打落记忆中沦落的清涩,身心清爽,从指尖沁到心底。
僵直的身体在伫立中随着风的姿势摇曳。叶子轻轻的舞动,沙沙的声音让人迷醉着和煦的感动,感动在大音稀声的韵律里。
我轻轻的脱落身上的汗渍,寻觅着曾经少年的心事,将自己清晰的送到模糊的记忆中去。 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
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最为稔熟,也最为亲密,平时也常常可以遇见他。死无常黑脸黑衣,谁也不爱看。
在“阴死间”里也有的,胸口靠着墙壁,阴森森地站着;那才真真是“碰壁”。 人从四方集拢来,原来老人被雪球打伤了眼了!小孩们立刻四面逃散。
我和父亲站在书店面前,向我们这边跑来的小孩也有许多。嚼着面包的卡隆可莱谛“小石匠”收集旧邮票的卡洛斐,都在里面。
老人已被人围住,警察也赶来了。也有向这里那里跑着的人。
七月底的傍晚,天气异常闷热,没有一丝儿风,树枝一动不动,只有那不知疲倦的知了发出聒耳的噪音。泥路上,蚯蚓打着滚;成群结队的蚂蚁,急匆匆地往窝里钻;不计其数的蜻蜓,在低低地盘旋。
西天,渐渐涌上了乌云,接着传来沉闷的雷声。 外望远山连绵不断,都没在朝霭里,淡到欲无。
只浅蓝色的山峰一线,横亘天空。山坳里人家的炊烟,镑镑的屯在谷中,如同云起。
朝阳极光明的照临在无边的整齐青绿的田畦上。我梳洗毕凭窗站了半点钟,在这庄严伟大的环境中,我只能默然低头,赞美万能智慧的造物者。
人性的弱点就是想占有,想占有自己喜爱的一切,但人又是有思维的,这种思维随时都在变,没有一种情感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不要奢望你能拥有很多,用一种平常心态去欣赏一个人,就象欣赏一幅画一样,你会很快乐。
没有了一些私情杂念,就可以自由随意的交往了,心也会一点点的交融,真正的朋友会在你欣赏的眼光中向你走来。 我们一进去,上面狭小的盖板立即关上了,四周是漆黑的一团。
从光亮的地方,突然进入黑暗中,我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我感到我的光脚是紧紧地踩在一架铁梯上。
尼德,兰和康塞尔,被人们抓得紧紧的,跟在我后面。铁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