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棒小孩读后感
《天生棒小孩》,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在生活中都有双胞胎的体验。双胞胎总让我们想到相同和一致。以下是“天生棒小孩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篇一:天生棒小孩读后感】
打开《天生棒小孩》,我一下子就注意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在生活中都有双胞胎的体验。双胞胎总让我们想到相同和一致。可是,正是身边双生子的经历,使她们越发深刻地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强项,只有充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才有可能帮助孩子创造成功的人生。
这是一本写给父母看的书,但作为老师,看了这本书,收获更大。
这本书首先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同时发人深省地指出,孩子的个性是一把双刃剑,辨证地看待孩子的个性和独特的学习方式,才能帮助孩子成长。
细读书中的八十个案例,一个突出的印象是,我们在帮助孩子成长的时候,应该时时想着我们的目标。我们应该考虑的,不仅是完成手边的工作,真正有远见的老师,想的更深,更远。
今天的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大工业时代整齐划一的机械型人才,而更需要有独特创意的创新型人才,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才,我们的眼光要放的更远!
【篇二:读《天生棒小孩》有感】
从教时间也不短了,和小孩子相处的这些岁月中,有烦恼、有快乐。烦恼这个孩子怎么那么不懂事,老是闯祸;烦恼这个知识点讲了不知道几遍了,怎么还是没有记住;烦恼学生的吵闹;有时也烦恼学生的安静(怎么就没有一双手举起来回答问题呢?)……快乐着学生终于回答出了这个问题;快乐着我们一同欣赏了一首优美的'乐曲;快乐着学生的灵光一闪……教育过程中的种种真是悲喜交加。读了《天生棒小孩》这本书之后,让我深有体会。
书中谈到了很多孩子的一些令教师、家长沮丧和懊恼的习惯和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潜力和促使他们成功的爆发力。执拗的背后是坚定不移;强烈的意愿展现出潜在的领导才能;好争论、讲条件显示出潜在的谈判能力。当我们评判一个孩子的行为时,应该看到其行为背后蕴藏的潜在能力,老师、家长不仅要了解而且应给与孩子应有的理解,并制定一些有效的策略来激励孩子走向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他们独特的学习和表达方式为借口,无视规则、为所欲为,他们必须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可以有选择快乐成长的自由,但也必须明白,提供快乐成长自由的规则制定者,是父母(监护人)、教师等。这本书告诉我们首先我们应该懂得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即使是遗传、家庭环境完全相同的同卵双生子,也可能对同一个事物有不同的反应,也有非常不同的学习方式。因此,对一个孩子有效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另一个孩子,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特性。在处理孩子的事情时,大人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考虑,读了这本书之后,教会了我如何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细心,或许你会发现孩子他独特的一面。
同时,孩子独特的一面不应该成为孩子做错事的借口。我们的这一代人,可以说很多都是在比较缺乏理解和沟通的环境中长大的,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深感自己童年教育的缺失,是愿意给孩子理解、自由的,但往往容易产生困惑:给孩子理解和自由之后怎么办?有没有限度?如果有,应该怎么把握分寸?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妈妈检查丽莎作业时,丽莎撒谎说做好了,当妈妈再次确认时,丽莎说了实话“我实在做不下去了”。而这个妈妈并没有生气,或者说没有表现出生气,而是耐心的和女儿商量,怎么找到一个适合女儿学习的环境,有时孩子需要优美的音乐、柔和的灯光、食物这些条件之后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每个孩子对学习环境有不同程度的偏好,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而不是把注意力一味的关注在她不愿意做作业这个问题上,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这本书为我们赏识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和潜力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作为教师,这些大量的沟通实例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范例,为人父母亦有可借鉴之处。
【篇三:《天生棒小孩》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天生棒小孩》,里面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叫罗宾的小女孩,她在14岁以前从来多不收拾自己房间里的东西,把自己的房间搞得乱七八糟的。每天妈妈多要花很长时间来为她整理房间。后来妈妈实施了一件项新的政策,告诉罗宾将没收每一样捡到的东西,没收一个星期后才能拿回去。
从此以后,罗宾就开始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认识到了只有把自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整理好自己的东西,建立良好的秩序,能使人产生愉快,兴奋的感觉,一担秩序被破坏,麻烦就会来临。
【篇四:《天生棒小孩》读后感】
《天生棒小孩》,是由辛西亚·汤白斯和卡罗尔·芬克这两位了不起的母亲所创作的。同时,她们在生活中都有双胞胎的体验。
双胞胎,总让我们想到相同和一致。可是,正是身边双生子的经历,使作者越发深刻地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强项,只有充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才有可能帮助孩子创造成功的人生。
作者汤白斯女士和芬克女士认为:那些了解并理解孩子们的家长可以制定有效的策略来激励孩子走向成功。了解孩子特有的汲取知识的方式,你就会明白他们的某些行为并不是在故意惹你生气。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恩赐,我们都是特别的。孩子并不能以他们独特的学习方式为借口,做一些违规的事,他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即使那些患有严重的神经、身体或心理方面疾病的孩子,也具备不可令人忽视的学习潜能。
细读完书中的八十个案例,让我想到了《纲要》和《指南》中提到的: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照顾幼儿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促使他们在已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速度与风格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并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
我喜欢里面的故事,而我更喜欢作者们写的序。就像作者说的这样:“当你读这本书时,毫无疑问我们所描述的很多情景你都有深刻的体会。事实上在每个情景中,似乎一个孩子的行为缺点,如果从他们学习风格的角度来看的话,其实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长处。但你如何辨别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单单放任他们呢?在你开始读这本书时,我们希望给你一些有关教训和责任的基本哲学原则。认识和欣赏个人的长处和学习风格并不是原谅不当行为或给随心所欲地开绿灯。不管孩子舒服与否,必须设立行为标准和行为准则。某些准则是不能讨价还价的,比如有关身体安全和道德观念的事。错就是错,与学习风格趋向没有任何关系。但当你尊重你孩子的学习风格的长处时,你如何沟通和强调这些原则的效果将大大改善。”
你只有了解了孩子特有的汲取知识和表达诉求的方式,才能明白孩子的某些行为并不是在故意惹你生气,而是天性使然。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和天斌,我们都是特别的。
天生棒小孩读后感八篇
【篇一:读《站着上北大》有感】
《站着上北大》的作者不是富二代,却算农二代,那么一个农二代,有什么能力使北大校长周其凤为他写推荐序呢?继续往下读吧!
《站着上北大》的作者叫做甘相伟,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二代,但是他靠着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毅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大,那么,他是怎么考上的北大呢?
甘相伟小时候极其喜欢读书,他考上了他们那个小山村里的“北大”,但是他在考高中的时候却发挥失利,分数只过了专科线。他就上了一所职业学校,但是他毕业后外出打工,到了北京,在北大当了保安,他在那里尽情地,努力的读书,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大的中文系。
甘相伟从小特别喜欢读书,从古至今,书被人们称为长生果,人类进步的阶梯,甘相伟却把书比做肥沃的土壤,让北大梦在这里生根发芽。但是,在这过程中,甘相伟吃了很多苦。比如:有一次,冬天,他把饭勺在盛水的时候掉到了冰洞里,他为了给家里省钱,下河把饭勺捞了出来。当时,他形容说:那种凉是钻心的凉。当然,他能成功,也是有了家里的支持,他把母亲和三爹受的苦当作动力。
读《站着上北大》,我懂了,一个人如果要想成功,就必须确立心中的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去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坚强,也必须要有毅力。当然,也下可或缺的是丰富的知识。
甘相伟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把人生的困难都闯了过去,懂得了先苦后甜。他能考上北大,另一个原因就是他那丰富的知识。
总之,想成功。一要靠坚持和毅力。二是要有丰富的知识。
【篇二:《站着上北大》读书感】
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虽然书中的故事很简单,但却引发了我内心一种强大的共鸣。
在追求精神还是追求物质这个问题上,这本书给出了一个清晰明确的回答:精神远高于物质。
当人的精神丰满时,整个人也会呈现出强大的能量和气场,吸引和影响周围的人,书中的主人翁就是最好的示范。
感恩这本书,引发了我究竟每天该如何生活的思考。
我要让自己的精神每天都处于丰满状态,让自己每天都将大块的时间用于之前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上,比如要学习中医养生,要每天祷告读经,要每天写读书笔记,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要和朋友建立好的关系,要树立自己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还有要参加宋老师的课程,来清理累世的负面情绪,唯有让自己生活充满着希望,生活才会朝着我所设定的方向来发展。
【篇三:读《站着上北大》有感作文】
看着手中合着的书,书里的主人公让我感动、让我佩服,他是北京大学的保安兼北京大学的学生——甘相伟。他一边保卫着学校安全,一边充分地利用北大丰富的学习资源。他每天努力工作,利用挤出来的时间学习……
甘相伟,他出生五年后父亲就死了,他父亲死后,母亲的精神也曾差点崩溃,但因为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坚持了下来。而一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靠一个女人又怎么能支撑起一个家庭?这时他的三爹不顾自己已经订婚,毅然决定来照顾他们。甘相伟小时候学习很好,却高考失利,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北京大学,自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学校学法律。他没有以挫折失败为理由和借口,放弃自己心中的那片神圣。他宁愿放弃工作的机会,也要到北京大学当保安,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他心中一直想着要报答他的母亲,他的三爹……
这本书写的是甘相伟对北京大学的向往和在北京大学发生的事,他的孜孜不倦和好学让我佩服,让我震撼……甘相伟小时候和同伴们谈论打工的事时,很多同伴都向往打工,因为那证明不用读书了,长大了。而甘相伟则更向往读书,但是等甘相伟考入他们镇上的“北大”——广水一中,但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自卑感,就连他曾经引以为傲的英语也是很不标准的。他瞒着父母退了学,去打工,第一次感到了打工的无聊,赚钱的不易,在磨练中成长……
我很佩服他,他能在困难中坚强学习。而我们以一点点失败挫折就轻言失败,似乎忘了一句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还有人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还有一句名言可以送给他们——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是有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不敢面对挫折和失败,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坚持就放弃了。我们要学习甘相伟不屈不挠的精神,不要轻易说放弃。更要好好珍惜身边的有利条件。
【篇四:读《站着上北大》有感】
很多人经常都为自己考不好成绩找到许多借口,环境不好,压力太大等等,不过,当《站着上北大》这本书出来后,大家是否还会有这样的借口呢?
《站着上北大》主要讲述了北大保安甘相伟,来北大当保安之前,他只是个小人物,自称“草根”,“蚁族”,“青年农民”“普通保安”,但他不屈服命运安排,在没有资源,毫无背景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奋斗,从苦境里逆生“精英意识”,凭借自己的奋斗精神,以北大保安身份,考上北大中文系,拼命获得与北大学子并肩的机会。他在北大这几年,读书写作,写尽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奋斗痕迹,成为底层人物的励志典型,从“北大励志哥”身上,让我们看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识改变命运”,因为他演绎了小人物不可能成才的另一种可能模式,他就是一个鲜活的草根传奇。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平凡的人一生默默努力,却不被大众所知,但有这样一个人,却在信息开放的今天走进我们的视线,他将“北大”“保安”“中文系”这样的标签贴在身上,用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对艰难的过去做出了完美的诠释。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平凡的人一生默默努力,却不被大众所知,但有这样一个人,却在信息开放的今天走进我们的视线,他将“北大”“保安”“中文系”这样的标签贴在身上,用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对艰难的过去做出了完美的诠释。
看着《站着上北大》,我举得们,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上北大,只是我们没有那种吃苦,努力的精神。
【篇五:站着上北大读后感】
刚开学时,李校长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聊天课,并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那就是《站着上北大》。我刚听到这个名字时,心里有些疑惑不解:北大指的是北京大学,可站着怎么上北大呢?
原来如此!不看不知道,原来是一名保安上了北大,故事的主人公是甘相伟,他讲述了一个小人物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他从小比她姐姐学习好,被送入了广水一中读高中。可能因差一分或者只差零点几分与北大无缘,可是他从未放弃自己的北大梦。一直以来都是他三爹和他母亲供他上学,生活很艰苦。有一次他去北大看到一个保安坐在教室里读书他问﹕保安也可以读书?保安说:只要不耽误执勤就可以读书。于是他决定要当一个保安,他不为了挣钱而是利用北大丰富的学习资源来读书。终于在他的不断努力中考上了北大中文系,他有着三重身份:穿上****是一名保安;换上便装他是一名北大学子;出了北大校门,站在讲台上是一名老师。学习是他每天必干的一件事
人的命运并不是命中注定的有信心有实力者方能改变命运。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他能够成功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他怀着梦想。拥有一个北大梦,并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他一定会成功!
【篇六:读《站着上北大》有感】
刚开学时,李校长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聊天课”,并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那就是《站着上北大》。我刚听到这个名字时,心里有些疑惑不解:北大指的是北京大学,可站着怎么上北大呢?
原来如此!不看不知道,原来是一名保安上了北大,故事的主人公是甘相伟,他讲述了一个小人物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他从小比她姐姐学习好,被送入了广水一中读高中。可能因差一分或者只差零点几分与北大无缘,可是他从未放弃自己的“北大梦”。一直以来都是他三爹和他母亲供他上学,生活很艰苦。有一次他去北大看到一个保安坐在教室里读书他问﹕“保安也可以读书?”保安说:“只要不耽误执勤就可以读书。”于是他决定要当一个保安,他不为了挣钱而是利用北大丰富的学习资源来读书。终于在他的不断努力中考上了北大中文系,他有着三重身份:穿上制服是一名保安;换上便装他是一名北大学子;出了北大校门,站在讲台上是一名老师。学习是他每天必干的一件事
人的命运并不是命中注定的有信心有实力者方能改变命运。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他能够成功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他怀着梦想。拥有一个“北大梦”,并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他一定会成功!作文
【篇七:站着上北大读后感】
近年来,一本名为《站着上北大》的草根励志书,因为释放着当前社会颇为需要的正能量,从而熨帖了读者的心灵,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作者甘相伟和我同为广水人,并且是初中同班同学和高中同班同学。出生贫穷农家的他,有着改变生存处境的强烈信念,和大多数农家孩子一样,他一直信奉着“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未来”的朴素人生信条。
从小写得一手好书法、好文章且学习成绩较好的他,一直将考上好大学当做打拼的目标。可是,高考失利,他仅考取了武汉一所专科院校的法律专业。但他并没有消极不振,依然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
2005年7月甘相伟大专毕业后,应聘到广东一家企业从事法务工作,收入不菲,但是感觉到这并不是自己所期望的生活,在繁华的城市感觉缺少精神的皈依。为了让自己的知识更完备、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拓展、灵魂更充实、生活更有“质感”,他只身来到百般眷念的未名湖畔,甘愿做了北大一名普通的保安。
在北大当保安的那段时光,他把北大良好的教育资源运用到了极致,经常蹭课、蹭讲座、与教授学者交流、苦读、写作、思考,虽苦虽累,但倍感充实。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成人高考考上北大中文系并修完本科课程,还凭借着在北大五年保安经历以及自己的心得感悟写作了《站着上北大》。读他的文字,自信喜悦之情洋溢其间,斗志激情充盈其中,让人真切感受到他的昂扬态势。
在北大工作学习多年,甘相伟在燕园也成了名人。时任北大校长周其凤院士为其“草根不自甘平庸、起点低却依然奋发有为”的故事而心生钦佩和感动,欣然为《站着上北大》作序,并高度赞誉甘相伟充分利用北大教育教学资源的做法,值得北大学生学习。
目前,甘相伟已经脱掉了保安服,在北京一所学校担任老师,实现了人生的完美转型。
站着上北大,如果没有一种韧性,就会觉得心力不济、精神憔悴。换位思考,假若是我,会不会拉下面子去北大当一名普通的保安?即使当了保安,会不会有足够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继续读书学习?一边做保安,一边做学生,甘相伟形色匆匆忙得不亦乐乎,在两个角色之间快乐地切换着。虽然辛苦,但他总算找到了内心的“抓手”,找到了精神的栖息地,心中有所寄托,所以苦累并存,但内心是丰盈的,是满足的,是幸福的。
小人物也能够成才,草根也有自己的丰采。甘相伟用他的经历向世人证明:外在的不利条件并不一定能够阻挡一个人向上的心,关键是一个人想不想真心去改观。社会的进步也很需要这种坚强不屈、克难奋进的精神。世间众人,多数是草根阶层,身为草根无需自卑,经过栉风沐雨的历练,均能绽放葳蕤的生机。
【篇八:站着上北大读后感】
昨天发的文章说买了四本书,今早送到,可是一个不小心就把第一本读完了,用了两个多小时,不过传记本身就是当小说一样的看,另外字数也不多。
其实应该有不少人听说过那个北大的保安考上了北大的新闻。而今天这本书《站着上北大》,正是这个人自己写的一本类似于自传的书。不过我个人认为,仅是类似而已,毕竟能够称的上是自传的,一般都会是在某一领域有一定建树的“大家”,而这本,或者说是一部记录片更为恰当,记录的是自己的历程,包括求学、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内容。
甘相伟,名不见经传的一个人。出生于湖北广水的农村,算是我的娘家人,因为我媳妇是广水市的。得知广水出了这么一位名人,当然要把他的书买来看看。从书中可以看出,他小时候的生活状况确实是比较惨的,或者说贫穷更为恰当一些。从字里行间也可以看出,从小的他就是个爱学习、爱文字的孩子。而这种精神,似乎在广大的乡村地区更能带给人心灵上的冲击。虽说城市里也有很多孩子热爱学习,但是更多的却是抱着优质的教育资源来进行浪费的,永远被家长捧在心头的,却只会要这要那的孩子。这不得不说也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就像我上周写的关于高考的文章一样。而有些偏远乡村的孩子,却要坐着牛车,坐着火车奔赴考点,并且考点外面也不会有人为他们拦路拦车。
其实我想说的是,甘相伟并不一定是最贫穷的,起码他还能一路上到大专毕业。仅这一点,就已经比很多的孩子强了。所以比较永远是相对的,它经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比。但是与大部分人不同的地方又在于,甘能够抱定那颗求学的心,始终不放弃的信念,这才是我们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值得学习的人很多,值得学习的事件也很多,他的成功无非就是坚持了下来,用一份执着换来了荣誉。在这一点上,我要走的路与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包括甘本人,他的路也还很长。而这一切仅仅是一个开始。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也算是同派不同门的师兄弟。将北大比做一个派别的话,那么我也算是自考门下的一个师弟,这个比喻并不恰当,却也能说明这个关系。而我的目标也是北大的心理学研究生。因此,我更希望的是,待到春暖花开时,你我相聚未名湖畔,共谈求学之道,共研学理之义。
总体来说,全书还是有一定的励志功效。然而内容较少,所以我两个小时就能读完。全书引经据典或者作者自己的感悟不少,但是能令人印象深刻的也不多,唯一比较有印象的是他的大专校长说的一句关于大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话:“如果我们和家长培养出来的是上不得山、下不得乡、去不得基层、吃不得苦的‘贵族’,那就是教育的失败。”。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当前大学教育失败原因的一句话点评,自我感觉非常经典。甘的许多感悟或许还是欠缺经验,所以大部分都是人人都能说出的常理,并没有让人惊艳的感觉。但不可否认的是,甘的文字确实是有功底的,行文流水间并无明显的停滞与缺陷。对北大的情感也基本上宣泄到位,但对“父母”的感情描述较少,措辞也不如对北大的丰富,这点或许也是与书的定位有关系。期待他将来的真正文学作品问世,要知道,你把你和魏薇编辑的承诺放在了书里,这也意味着你将这个承诺放在了世人面前,请牢记你的承诺,十年后拿出真正的作品!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情况就是如此,从书中我们能看到真诚、朴素与执着,希望他的这些优点能带给我们更深的思考,但更希望的是他在成名后,依然能够保持着这些美好的元素,继续着那个“保安”的神话。
小孩子天生属游戏作文
你属鸡,他属狗,我说,小孩子天生有一个共同的属相,就那是都属“游戏”。
英语课上——
“孩子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名字叫‘让我轻轻地告诉你’------”老师一句话,立马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马上安静下来,正襟危坐,兴致盎然,等待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我先请第一组八个同学上台,我轻轻地说给第一个同学一句话,这个同学要轻轻地传给第二个同学,然后依次往下传,最后一个同学再大声公布这句话的内容,看看和第一个同学听到的是否一样。”只见老师凑到一个孩子的耳朵边,悄悄说了一句话后,这个游戏开始了。台上的孩子专心致志,台下的孩子瞪大了眼睛,聚精会神。接着又进行了第二组、第三组------
音乐课上——
老师要让大家认识一部分乐器。一看到老师拿出了乐器箱子,孩子们就坐不住了,吵嚷开了,有的甚至站到了凳子上,急于想看个清楚。一时间,乱糟糟的场面没法控制。老师的一句话,“现在,咱们来玩游戏!我先让大家看一遍乐器,看完后,请你说出箱子里都有哪些乐器,说完整了,就让谁亲手拿一拿,吹一吹,敲一敲,玩一玩。”老师真有办法,七十多张小嘴立刻闭上了,七十多双小眼睛瞪得滴流圆------
小孩子天生爱玩游戏,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课堂上,尤其低年级的课堂上,当看到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老师要善于巧妙利用“游戏”来调控课堂气氛,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寓教于游戏当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这段时间的听课,很多老师就很好地发挥了“游戏”的魅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让“国际不打小孩日”遏制棍棒教育》阅读答案
①在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亲子关系发展等理念相对落后的年代,人们由于认知有限,曾将棍棒当做“教育神器”。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当今社会,我们是否早该对棍棒教育进行全面警醒了呢?【甲】1998年美国反体罚民间组织“有效管教中心”,选定每年4月30日为“国际不打小孩日”,其目的就是要宣传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可以说,让家长和教育者从棍棒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实在太有必要了。
②任何不尊重孩子的棍棒教育,都是违法的。我国的《教育法》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义务教育法》一再强调要尊重和爱护学生。《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家长和教育者所谓的“爱心幌子”再动人,也不能将教育法则建立在违法乱纪的平台上,只有教育行为合法、合情,才是好的教育。
③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是:小孩子打几下没事,“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这种一味强调打的认识,忽视了对孩子身体的伤害,而且没有意识到,打骂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灵创伤。已有研究结果显示,长期生活在体罚环境中,儿童的情商会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如此,体罚和暴力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而这种危害要在很长一段时期之后才会显现出来的。【乙】棍棒教育有时确有“管理速效”之功,但对孩子身心、智力的长远发展害处多多,实在是一种杀鸡取卵的短视教育。
④西方国家的教育界很早就开始大力反对棍棒教育,而将尊重儿童落实到了细枝末节以至 “严禁任何体罚”的高度。比如美国等国家,对于“暴力教子”实施了强制报告和救护制度,美国还开设了接听儿童遭受家庭暴力投诉的热线电话,由儿童保护部门的专门接线人员负责接听投诉热线。这些国家的.有关部门已经形成了浓郁的保护和爱护孩子的氛围,他们认为,只有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才能培养出自尊自强的公民,而棍棒教育恰恰是做不到这一点。【丙】因此,开明的家长和教育者,还应该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教育,遏制棍棒教育,将尊重和快乐教育进行到底。
⑤期望各位家长和教育者真正记住“国际不打小孩日”,坚决遏制棍棒教育,多给孩子送上尊重、平等、温馨的“权利阳光”,像对待朋友、同事一样尊重孩子,多一些平起平坐的交流,让孩子得到更为自由、快乐、健康的发展。(有删改)
【第19句】:下面这句话应该放入文中【甲】【乙】【丙】中的哪一处?为什么?(3分)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多年跟踪调查研究发现,从来没有挨过打或极少挨打的孩子,在智能发育测验中的表现要比经常挨打的孩子好得多。
答:
【第20句】:从全文看,我们为什么要遏制“棍棒教育”?(3分)
答:
【第21句】:下列能够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只填序号)(2分)
A.开明的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将尊重和快乐教育进行到底。
B.让家长和教育者从棍棒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十分必要。
C.期望各位家长和教育者要真正记住“国际不打小孩日”。
参考答案:
【第19句】:【乙】因为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大学多年跟踪调查研究的结果,可以证明棍棒教育确实伤害了孩子长期的智力发展。(3分。放【乙】处1分,解释原因2分)
【第20句】:第一,“棍棒教育”是违法的;第二,“棍棒教育”对孩子身心、智力的长远发展害处多多;第三,“棍棒教育”不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不能培养出自尊自强的公民)。(3分。每个要点1分)
【第21句】:B(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