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圆“梦”


我是一名记者,今天的采访任务已经结束。漫步在山间小路上,阳光暖暖的、懒懒的,而山里的空气又令人神清气爽,我对一切都充满好奇。

前方空中升起袅袅炊烟,氤氲烟气中弥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我走过去,是一个小山村。我饶有兴趣地走着,忽然,一点亮光刺中了我的眼睛。循光看去,是一间简陋的土坯房,门虚掩着。我轻轻推开门,屋子里有一位老妇人和一个孩子,老妇人笑容十分慈祥,但我看得出,慈祥下是值得她用一生守护的美好秘密。老妇人正用一块蓝底白花的方巾擦拭着一个玻璃相框。环顾四周,房子里的一切都有一种模糊的蒙尘感,而那玻璃相框就像一颗夜明珠一般,闪烁着夺目的神秘光彩。老妇人身旁的孩子静静地看着,他的眼里,是希望与向往,一幅多么宁谧的画面。想必,刚才刺中我眼睛的,就是那个相框。解释过我的来历,我问起了那个相框——我一开始就注意到,相框里夹的并不是谁的相片,而是一张张红粉的火车票,这些车票有新有旧,显然是多年攒来的。老人笑了,眼底闪过一丝故事的色彩,便招呼孙子出去玩了。我望着老人的脸,故事的帷幕渐渐在我眼前拉开……

四年前,一个新生命诞生在这个普通的家庭中。爸爸笑了,奶奶笑了,她噙着泪:“咱家的梦圆了!”接着,手术室中的噩耗又像闪电划破天际一般不可抵挡地传来:孩子的妈妈因为大出血而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的母亲、丈夫,以及那还在啼哭的孩子……刚刚圆满的梦,碎了。这个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一步一步艰难的走着。爸爸到城里打工,孩子和奶奶在家里依靠着爸爸甚微的收入和政府的一点补助下过着日复一日的清贫生活。爸爸每年回家,都会把他的火车票给自己的母亲。这火车票,就成为了他们之间的亲情结。然而,命运似乎要切断这个家庭的所有活路。在孩子两岁时,爸爸不慎从五层楼高的脚手架上摔下。临走时,他对工友说:“帮我给我妈送火车票。”工友们沉默了,在极短的踌躇后,有个人坚定地走了出来,说:“好。”他是一个孤儿,他的梦想就是拥有一个美好的家。

大年三十那天晚上,母亲特意煮了鸡蛋等孩子的爸爸回来,孩子似乎也知道爸爸要回来,兴奋地咯咯直笑。敲门的声音响起,母亲打开门,是一个生疏的面孔。陌生人告诉她,孩子的爸爸因为工地上有急事就先回去了,让自己把火车票带来。母亲了解自己的儿子,她知道自己的儿子不会这么做。再三追问下,她得知了真相。陌生人拿出了一笔钱,说:“这是工地上给的抚恤金……”母亲攥紧了钱,哭了。那天,鞭炮声响了半个夜,母亲的泪流了一整晚……大年初六的早晨,陌生人要走了,母亲留住了他,说:“你要是不嫌弃,就留下来,当孩儿他爹吧!”他的鼻翼微微抖动了一下,点点头,走了。四年过去了,火车票依然送着;母亲的相框依然擦着;孩子的“爸爸”依然叫着;家里的日子依然过着。人虽然变了一个,但母亲的笑容却更加慈祥。夕阳的柔光打在相框上,一道金红色的光路迎上了我的泪光。

那光路上,有三个身影,渐行渐远,在光的映衬下显得越发闪亮。我看到,他们的梦,圆了。